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复函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804M/2022-00145 [ 发文字号 ] 渝教议函〔2021〕108号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教委
[ 成文日期 ] 2021-08-01 [ 发布日期 ] 2021-08-01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483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熊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投入和管理的建议》(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483号建议)收悉。经与市科协、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和市人力社保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造就未来创新性人才,是落实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重要举措。

您提出的建立科学有效的科技教育保障机制、建立科学的科技教育评价机制、建立公益免费的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意见,对我们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市教委高度重视中小学科技教育,采取一系列举措,积极搭建中小学科学素质服务平台,着力中小学优质科技教育内容资源建设、着力中小学科技教育阵地建设、着力科技教育活动开展,不断提升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精准性、实效性,全面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升。

一、注重顶层设计,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近年来,市教委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列入全年教育工作重点,将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列入对区县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明确科技教育工作机制,落实专门人员,抓好科技教育工作。目前,全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已基本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职人员专门抓的科普教育管理体系。二是出台指导文件。市教委、市科委、市科协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渝教基〔2015〕99号),就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意见明确了全面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提出大力推进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学科课程载体作用、广泛开展科技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加强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硬件条件建设、加强农村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等8项重点任务,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教育机制、保障经费投入、完善评价制度等4个方面予以保障。该文件为全市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指明了工作方向,明确了实施路径,有力促进了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大力组织开展中小学科技教育。三是落实课程指导。市教委、市科委组织专家编写《中小学科技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促进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化。《纲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对中小学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作了明确要求,具体对中小学开展科技教育活动课程化作了明确的指导,促进了中小学科技教育活动的课程化、常态化开展。

二、注重竞赛引领,全面提升工作质量。

从2012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中小学生科技活动节,通过组织面向全体学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崇尚科学、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张扬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2019年,第八届中小学生科技节活动成功举办。一是组织开展重庆市“小科学家”“小发明家”“科技小能手”评选活动。评选出“小科学家”9名,“小发明家”16名,“科技小能手”31名,表彰在科技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中小学生,激励广大中小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还给予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物质奖励。二是组织开展第二十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市级竞赛。活动共收到数字创作类作品2000余件、创客竞赛作品68件,机器人竞赛项目有299余支队伍510人参赛,最终评选出“数字创作评比”获奖作品1448件,“创客竞赛”获奖作品58件,“机器人竞赛”获奖队伍266支。三是联合市科协组织开展以“创新·体验·绿色·成长”为主题的第34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本届大赛共有38个区县及万盛经开区的39支代表队的70余万中小学生参加,共收到参赛优秀项目和作品1648项,共评选出学生项目一等奖146项、二等奖194项、三等奖291项,科技辅导员项目一等奖61项、二等96项、三等奖196项,专项奖165项。四是联合市科协成功举办30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本届大赛共有27个区县393所中小学校1770人先后分别参加了在渝东片区和主赛场的竞赛。竞赛包括航空模型竞赛、车辆模型竞赛和航海模型竞赛等3个项目,参赛学生通过现场制作、安装、调试和操作等环节进行激烈比拼,最终评选出了航空模型竞赛一等奖49名、车辆模型竞赛一等奖47名、航海竞赛一等奖49名。2020年,受疫情影响,部分中小学科技活动暂停举办。

三、拓宽教育渠道,营造科技教育氛围。

一是启动重庆市院士专家进校园科普活动。组织和邀请院士专家走进农村边远区县中小学校,开展科普讲座、科普报告、科技教师培训等活动,推动农村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提升学校科教能力水平,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培养科技人才后备军。二是联合市科协在第二课堂金佛山科学营地举办“立志益智、筑梦飞扬”—第三期重庆市深度贫困乡镇中小学生科技营。为来自万州区、黔江区、城口县、巫溪县等14个区县18个深度贫困乡镇的54名中小学生,开启了一场丰富多彩的科技之旅,帮助深度贫困乡镇中小学生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科技教育资源。三是联合重庆科技馆在全市各区县开展“科普大篷车普惠乡镇行”活动,走进校园通过宣讲、表演、展览等不同形式,为乡镇中小学师生近距离体验科普资源,培养科技兴趣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四是组织实施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选拔学有余力的高中学生进入高校重点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雏鹰计划已累计培养学员3029余人,取得专题研究成果424项,100多名学员进入清华大学“百年领军计划”、复旦大学“腾飞计划”等创新后备人才招生范围,学员参加科技竞赛获得表彰奖励300余项、发表论文37篇,发现并报道国家级物种新记录20余个、省市级物种新记录20余个,发现国内或市内新物种2个,通过共享学员专项课题和课程资源,举办学员通识培训、中期成果汇报和结业答辩等多种方式,辐射带动近万名学生。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一是着力教师岗位和职称改革。提高岗位结构比例,我市中小学由0.2:3:6.8提升为1:5:4,初中由1:3:6提升为1.5:5:3.5,大幅畅通了科技教育教师晋升通道。改革原中学和小学科技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科技教师职务制度,增设正高级教师职称,提高中小学科技教师职业地位。二是组织开展重庆市科技辅导教师优秀活动方案评选活动。共收到来自32个区县230活动方案,经专家评审,共评出“优秀科技活动方案”116个,其中一等奖25个,二等奖42个,三等奖49个。三是举办2019年小学科技教师市级培训班。对全市40个区县100名小学科技老师进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四是组织开展了2019年重庆市中小学校外教育基地建设研讨会和2019年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教师培训会,对全市40个区县,5个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124个市级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五、加强阵地建设,搭建科技活动平台。

一是配合做好区县科技馆建设工作。按照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加快建设区县科技馆实施方案》要求,创新投入方式,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推动形成以重庆科技馆为龙头,远郊区县公益性、标准化实体科技馆为基础,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学校科技馆、数字科技馆为延伸,辐射基层科普设施的现代科技馆体系。二是组织开展市级中小学科技与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评审,充分整合校外教育资源。目前,全市已完成五批共有151个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认定。三是加强科技活动馆室建设,制定重庆市中小学科技活动室建设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六大功能室标准化建设,为学生提供最基本的科技创新活动场所,保障中小学校开展科学课程和课内外科普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以我市创建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加强与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和市科协沟通,坚持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中小学校为主要阵地,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持续开展中小学科技节活动,着力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全面提升中小学科技教师素质,加强科技教育经费投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科技教育评价制度,进一步提升我市中小学生科技素质,更好的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战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1年4月1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