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建议》(第0523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已经开展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高度重视中小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
(一)课程育人,推进中小学思政课建设
一是提升德育专门课程质量培养学生思想素质。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深化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创新教学方式。在中考中强化对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指挥棒作用,将思政课学习实践情况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二是坚持推进学科课程育德,开展重庆市第五届普通中小学课程育德精品课程评选和优秀德育案例评选,2020年评选出272个德育优秀案例和536节优秀德育课程。2020年,我市“基于礼文化的礼嘉课程行动”等10个德育案例被教育部评为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三是坚持办好重庆市春季“开学第一课”,市教委每年坚持录制春季开学第一课,并组织全市中小学生收看。2021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永远跟党走”,全市400多万名中小学生和家长集体观看,学生们受到一次生动的爱党爱国教育,各大平台点击量达百万次,社会反响热烈。
(二)活动育人,培育学生道德素养
一是广泛开展“讲战疫故事、战疫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组织 “战疫主题教育活动评选”,全市评出优秀“战疫主题教育活动” 318个,其中20个通过重庆市德育网向全市中小学展示。二是组织 “厉行节约”主题教育活动,印发了《关于坚决制止学校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学生节约习惯的通知》,全市各中小学制定并印发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倡议书约300万余份,开展主题教育约5700余场次。三是坚持举行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活动,大渡口区、璧山区制定了区域推进“中国节”“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指南,引导学生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四是丰富劳动实践活动,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我劳动 我快乐”主题教育活动,建成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40个,6个区被确定为市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三)环境育人,发挥校园文化作用
制定下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新时代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树立正确学校办学理念,规范建设学校文化环境,引导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班级文化配合和教师文化提升。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选树一批全市立得起、叫得响、立德育人好、师德师风好、文明养成好、办学质量好、校园文化好的文明校园,命名表彰市级文明校园150个,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134个,组织文明校园督导检查。开展文明校园专题宣传,征集创建案例98篇,制作“最美校园竞晒”网络专题等。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针对您提出的三条建议,下一步,我委将持续关注中小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结合我市中小学实际特点,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开展建党100周年主题教育宣传。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知史、学史、悟史,在中小学校,大力开展“传承红岩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青春心向党”“童心向党”主题教育活动,团结凝聚广大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二)大力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做好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精心打造思想政治理论类公众号和慕课,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近学生、引领学生。广泛开展中小学思政课赛课活动,继续开展市级中小学优秀德育案例评选、市级普通中小学课程育德精品课评选、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优质课竞赛等赛课活动,以赛提质,促进我市中小学思政课课程质量和吸引力。
(三)进一步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坚持校内全面“开花”与校外陆续“萌芽”并举的阵地建设理念,充分运用校训、校史、校歌、校徽等校园文化符号,精心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大力推动优秀戏曲院团进学校,不断拓宽育人渠道和空间。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推进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食堂等细胞创建,让学生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努力成长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1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