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复函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804M/2022-00116 [ 发文字号 ] 渝教议函〔2021〕42号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教委
[ 成文日期 ] 2021-08-01 [ 发布日期 ] 2021-08-01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第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第0287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乔颖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把财商教育纳入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建议》(第0287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

随着人们日常金融消费日益频繁,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加强社会公众金融教育愈加迫切,对中小学生开展一定的财商知识教育更显得格外重要。近年来,市教委在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建设等方面,对加强财商知识普及教育进行实践与探索,具体体现如下:

一是纳入中小学课程育德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利用班队活动、主题教育、专题讲座等形式,通过典型案例和相关法治知识教育,重点增强学生对公民财产、家庭投资等相关金融知识的了解。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学生“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结合学生家庭的投资活动,通过投资风险知识教育、诚信教育以及模拟简单的投资活动等,让学生了解投资可以增加财富,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风险。《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设计了“经济与社会”必修模块和“财经与生活”选修模块,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与消费、投资与创业、收入与分配、面对市场经济”等专题,涉及“解析银行存贷款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等金融知识。中小学阶段数学课对相关教育的渗透,一般是通过在教学中引入投资的基本知识,学习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投资中遇到的问题。

二是开展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留出16%-20%的课时由地方和学校安排课程内容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利用这些灵活的课时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相关教育活动。人民小学、人和街小学、树人小学等开展了跳蚤市场、闲置物品流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兴趣。在普通高中阶段建立了与证券期货等金融知识相关的精品选修课程,如十八中两江实验中学的“经济新视界”、巴蜀中学“财经素养与财富智慧”等作为精品课程建设,市教委给予1万元的经费资助,区教委、学校1:1配套予以保障。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为学生制定《好习惯手册》,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消费适度,生活不攀比。

三是积极维护学生金融权益。联合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下发《关于重庆市校园网贷实行负面清单制度的通知》,列出5项负面清单:在校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超偿还能力的网贷;不得擅自泄露学生个人身份信息,防止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网贷行为;未经批准,不允许相关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宣传推广信贷业务;不得隐瞒已发生的网络借贷或“投资”行为;不得出现超支付能力的透支消费行为,划定红线,重点监管。通过对校园网贷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并开展风险排查和专项整治加强校园不良网贷的整治,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规范学生网贷行为,维护良好的校园环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您提出的“加大财商教育必要性宣传”和“把财商教育纳入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两条建议,市教委将积极采纳,结合本市实际,继续做好中小学财商教育工作。

一是抓好财商教育课程落实。结合德育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和法制教育课程,继续积极做好证券期货投资等财经知识的普及与提高,以课程为抓手、活动为载体,不断补充完善有关课程内容、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师资建设、平台建设、组织机制,积极做好金融知识在中小学的普及与提高。

二是加强理性消费教育引导。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消费。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引导学生科学制定个人消费计划。通过主题班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引导学生理性消费,纠正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

三是加强科学理财教育引导。鼓励各中小学邀请金融机构、网信安全等部门人员开展金融、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平台、校园广播等多种渠道向学生推送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典型案例,警醒学生增强金融、网络安全防范意识。鼓励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带薪实习活动,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财富。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1年3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