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教提函〔2021〕128号
欧健委员:
您提出的《抓好生涯教育与家校共育,助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建议》(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744号提案)收悉。经与市人力社保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个别学生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缺乏责任感、使命感,出现心理问题,甚至轻视生命、自残生命的极端情况偶有发生。近年来,市教委紧盯学生心理健康引发的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2021年我市15项重要民生实事之一,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政治高度抓好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工作进展情况
我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全体性与差异性相结合、主导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法和技术,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加强政策指导,成立了疫情防控学生心理行为指导工作组和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先后3次专题研究部署,2次召开工作推进会,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的通知》,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进行规范指导。二是提升师资水平,指导各区县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在“市培计划”中专门设置心理健康教师培训项目,对全市660余名中小学教师开展专题培训,开展全市班级团辅课大赛,增强心理健康教师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搭建专业平台,积极协调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专业机构,组建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在平台研发、大数据分析研究、心理危机研判预警、危机干预效果评估、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发挥咨询、研究、指导作用。
二、建议落实情况
针对您提出的配齐配好培养师资队伍、多方联动做好危机转介等相关建议,市教委正紧密协同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等部门抓紧落实落地,大力推进校园心理健康专业化队伍建设,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积极有效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主要措施有:
(一)人才为先,加强师资建设
今年初,我委已下发文件,明确中学学生1000人以上、小学学生1200人以上的学校至少配备1名心理健康专职教师,暂无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应指定专人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兼职教师一般应具有两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经历,且经过心理健康教育专门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辅导、主题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应计入教学工作量。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业绩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同时,分层分类开展教师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构建市、区、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情况列入年度教师培训计划,并予以专项考核。市人力社保局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增设正高级教师职称,修订印发《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申报条件》,完善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评价标准,激励中小学教师潜心教育教学,我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通过率高达98%。
(二)医教联合,建立干预机制
下发《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的通知》(渝教体卫艺发〔2020〕61号),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市教委成立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协调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等部门,联合组建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专家组,分片包干对口指导区县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在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平台研发、大数据分析研究、学生心理危机研判预警、危机干预效果评估、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发挥咨询、研究、指导作用。各区县教育部门对应成立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不少于一次心理健康监测。积极争取全市卫生健康部门的支持,要求学校与辖区精神卫生中心或三甲医院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搭建师生心理障碍诊断、转介、治疗的绿色通道。
(三)家校协同,做好宣传引导
开展重庆市2020年教育系统“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指导学校开展“五个一”活动,利用“重庆教育”等微信公众号推送心理健康和防护知识50余期,编写推送《重庆市学校师生及家长心理行为指导手册》,分类研究制定心理指导方案80余套,点击量达50万余次。全市中小学校畅通家校沟通渠道,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平台,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微信公众号、家访等途径,对家长科学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提高家长心理素养和开展家庭心理教育的能力。市教委明确要求学校每学期应在家长中至少开展1次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教育活动,特别要提高家长预防、识别子女心理危机的能力;要求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应保持对学生思想和心理状况的密切沟通,指导和配合家长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和转介治疗工作。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1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