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教提函〔2021〕127号
李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议》(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808号提案)收悉。经与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个别学生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缺乏责任感、使命感,出现心理问题,甚至轻视生命、自残生命的极端情况偶有发生。近年来,市教委紧盯学生心理健康引发的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2021年我市15项重要民生实事之一,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政治高度抓好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工作进展情况
我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全体性与差异性相结合、主导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法和技术,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加强政策指导,成立了疫情防控学生心理行为指导工作组和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先后3次专题研究部署,2次召开工作推进会,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的通知》,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进行规范指导。二是提升师资水平,指导各区县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在“市培计划”中专门设置心理健康教师培训项目,对全市660余名中小学教师开展专题培训,开展全市班级团辅课大赛,增强心理健康教师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搭建专业平台,积极协调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专业机构,组建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在平台研发、大数据分析研究、心理危机研判预警、危机干预效果评估、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发挥咨询、研究、指导作用。四是注重宣传引导,开展重庆市2020年教育系统“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指导学校开展“五个一”活动,利用“重庆教育”等微信公众号推送心理健康和防护知识50余期,编写《重庆市学校师生及家长心理行为指导手册》,分类研究制定心理指导方案80余套。
二、建议落实情况
针对您提出的建立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常态化心理监测决策机制等相关建议,市教委正紧密协同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市医保局等部门抓紧落实落地,全面优化落实心理健康课程,大力推进校园心理健康专业化队伍建设,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积极有效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主要措施有:
(一)立规明矩,开足心理辅导课程
今年初,我委下发《关于印发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条措施的通知》(渝教安发〔2021〕2号),已明确要求各中小学每两周至少安排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在义务教育四年级、七年级和高中一年级适当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时,课时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或班(团、队)会时间中统筹安排,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期间全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课程中涉及抗挫折能力提升、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内容不得低于1/2。同时,今年我委已安排相关专业机构和力量,着手编制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修订我市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纳入我市中小学课程育德精品课评选范围,打造了一批优质心理健康课程。
(二)医教联合,建立心理干预机制
下发《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的通知》(渝教体卫艺发〔2020〕61号),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市教委成立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协调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等部门,联合组建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专家组,分片包干对口指导区县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在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平台研发、大数据分析研究、学生心理危机研判预警、危机干预效果评估、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发挥咨询、研究、指导作用。各区县教育部门对应成立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不少于一次心理健康监测。积极争取全市卫生健康部门的支持,要求学校与辖区精神卫生中心或三甲医院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搭建师生心理障碍诊断、转介、治疗的绿色通道。
(三)人才为先,加强师资建设
明确中学学生1000人以上、小学学生1200人以上的学校至少配备1名心理健康专职教师,暂无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应指定专人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兼职教师一般应具有两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经历,且经过心理健康教育专门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辅导、主题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应计入教学工作量。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业绩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同时,分层分类开展教师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构建市、区、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情况列入年度教师培训计划,并予以专项考核。通过集中培训、网络培训、在岗培训等多种途径,确保每年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不低于80学时,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每年参加专业培训不低于40学时,其他教师每年至少参加1次心理健康专题培训。
(四)只增不减,加大保障力度
市教委、市财政局大力支持师范院校加大应用型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按照“两个只增不减”的要求,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力度,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督促区县、学校落实主体责任,保障学校的必要投入,促进学校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市医保局制定公立医疗机构开展的心理健康相关的诊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我市精神卫生类诊疗项目(包括精神科量表测查、精神科特殊检查、精神科治疗等)128个在公立医疗机构有具体的可执行的收费标准,同时已将抑郁症、焦虑症纳入了特病管理予以医保报销。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1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