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复函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804M/2021-00102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教委
[ 成文日期 ] 2021-08-03 [ 发布日期 ] 2021-08-03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627号提案的复函

渝教提函〔2021120


陈阳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系统、规范建立医学人文课程以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627号提案)收悉。经与市卫生健康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新时代高教40,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医学教育摆在关系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主动适应医学新发展、群众健康服务新需求、健康产业发展新要求,立足新医科要求,不断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积极构建面向未来的医学教育新体系,强化人文教育,全面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医学教育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2021年,我市印发了《重庆市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重庆市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目前,我市有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本科院校开设了临床医学、中医学等26种与医学相关专业,布点27个,在校本科生1.7万余人。有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8所高职(专科)院校开设临床医学、中医康复技术等22种医学相关专业,布点49个,在校专科生3.4万余人。

二、主要做法

市教委高度重视医学类学生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培养,坚持医学与人文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引导医学院将仁爱奉献的职业道德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全程、全方位渗透课程思政及人文素质教育元素,培养既有精湛医学服务技能,又具有良好医学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精神的未来良医,以更好地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和我市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一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医学学历教育层次。市教委严格控制高职(专科)临床医学招生类专业招生规模,严格准入标准,稳步发展医学类本科教育,大力实现“5+3”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调整研究生招生结构,扩大博士招生比例,着力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在市级一流学科及市级重点学科中加大对医学类及相关学科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校按照国家的政策导向修订完善临床医学等医学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强化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培养。是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构建宽口径人才培养体系。引导高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涉医院校公共基础课中完善思想政治、自然科学、医学人文、卫生法规及创新创业等课程比重,专业基础课中增设公共卫生、科学方法教育等课程。引导学校制定《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办法》,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大力推进通识课程教育,加强学校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重点引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创新创业课程、音乐、美术等课程供学生选修学习。三是大力推进课程思政,积极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重庆市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进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入挖掘各类医学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涉医院校着力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强健的心理素质。引导涉医院校完整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临床医学导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卫生法学等必修课,开足开全社会医学、人际沟通等专业选修课,引导高校开设医学史、音乐美术等人文素质教育类公共选修课。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强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健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医学类交叉学科建设,促进医工、医理、医文等学科交叉融合,鼓励跨学科修读双学位,推进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加强新医科建设,强化医科院校与国内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推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探索从综合性大学非医学专业(生命科学、理工、工学、人文社会科学)中招收优秀学生就读临床医学博士,培养多学科背景的复合高层次人才。加强医科院校与高水平综合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的实质性合作,建立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和机制,创新合作平台和合作模式。二是深化基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高水平新医科高校建设。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强化基础医学、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5+3一体化等长学制专业设置,加快推进基础与临床融通的整合式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深化本科医学教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进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支持高水平新医科高校建设。以大健康教育理念,渗透全球公共卫生、医学史学和医学法律法规培养,牢固救死扶伤职业精神,增强医学生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加强医学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建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拔尖创新医学人才。三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医学人文精神。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推动人文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智能医学教育新形态,提升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快建设高水平医学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提升教师指导能力。进一步加强对考生职业素质和临床实践技能的考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主渠道作用,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加强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质培养,引导医学生尊重生命,尊重人权。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校园科技文化活动育人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修身养性、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增强科学人文素养。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151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