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教提函〔2020〕149号
左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育督导评估建议提案》(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0402号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经与市人力社保局、市妇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行为不断发生,给家庭生活蒙上阴影,给社会发展带来危害,已成为关系国家民族未来的重要教育和公共卫生问题。正如您所说,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我委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积极协同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不断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度机制建立、宣传教育、人才培育、督导检查等方面工作,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努力化解广大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您及其他并案的委员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关注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科学、系统的改进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
一、近年来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建设
一是明确了心理健康课程设置。2013年,我委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初一年级和高一年级确保间周一课时,中小学其他年级确保每月一课时,高校开设相应的必修课或必选课,设置不少于2个学分、32—36个学时。二是明确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方案。2019年,市教委联合多部门印发《重庆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通过“校社合作”方式引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或心理服务机构,为师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三是明确了心理辅导室建设配备标准。2015年,我委转发《教育部办公厅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要求新建学校必须规划建设心理辅导室,并按标准配置到位,所有中小学校都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建设目标,保证基本配置,规范日常管理,发挥应有功能。全市80.2%的中小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超过95%的中小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相关服务活动。四是持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特色学校建设。目前,北碚区、沙坪坝区创建成为国家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已经建成南开中学、南岸区天台岗小学等16个国家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巴蜀中学等42个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二)大力提升心理健康师资和教育水平
一是加大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力度。近三年投入专项经费150万元,通过“国培计划”和市级教师培训项目培训中小学(含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350人次,其中培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50人,为我市中小学培养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力量。二是提高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和指导能力。把心理学课程作为高校师范生的必修课程,纳入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招收小学全科师范生8976人、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1431人,为乡村学校培养了一批既擅长语文、数学、英语等专业课程教学,又能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一专多能”的优秀教师,有效改善了乡村教师队伍结构。三是加大心理健康教师名师队伍建设力度。近三年,评选认定心理健康教育市级骨干教师4名、市级学科名师3名、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1名,投入经费20万元,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市级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引领示范,有效提升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三)积极抓好心理健康服务宣传工作
一是努力健全心理健康研究部门和指导机构。我委已在市青少年卫生保健所成立心理健康专门机构,开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进行初筛。组建市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团队,在学生心理健康监测系统研发、大数据分析研究、学生心理危机研判预警、危机干预效果评估、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二是针对新冠疫情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市教委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心理行为指导工作组”,制定下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重庆市学校师生及家长心理行为指导手册》,开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及家长的防疫期心理行为指导工作。团市委开设了“12355”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热线。市妇联联动35个区县共开通66条心理服务热线,邀请心理专家,为我市广大青少年儿童提供心理陪伴和危机干预服务。三是不断加强心理健康宣传力度。每学期开学前半个月,集中组织开展学生意外伤亡事故特别是高坠、自缢等自杀事故防控工作专项行动,将每年9月第一周确定为“珍爱生命教育宣传活动周”,集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市关工委组建关爱工作团深入学校社区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活动。
(四)切实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督导检查
一是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各类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督导评估中,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建设、课程开设、经费保障和学生全面发展等相关内容纳入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在对区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明确要求各区县“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有效提升。”二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态化督促指导。在责任督学对学校经常性督导中,责任督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各项工作的执行与落实进行督导,督促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咨询等工作,指导学校加强与家庭、社区、政府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建立相应工作机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督查。2019年,市教委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防止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紧急通知》,先后组建9个工作督查组,对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和学生非正常死亡防控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暨春期开学工作专项督导检查中,明确要求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抗挫折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针对您及并入提案的委员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下一步,我委将持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青少年健康素养的提高,在继续做好前述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
一是指导和确保心理健康课程有效实施。指导各区县教育部门严格按规定落实好中小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防止心理健康教学边缘化。在开设方式上灵活采取团体辅导、心理训练、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二是加大督导力度,增强教育督导的全面性、专业性和实效性。督促、指导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切实发挥责任督学作用,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件的经常性督导,关爱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三是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共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开展家校共育活动,组织家长学校和家委会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名家大讲堂等方式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进家庭。配合区县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设和师资援助工作,建立并完善学校和社区定期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并构建家校社三者资源共享、分工合作、协同合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水平
一是开展专项培训。结合市教委实施的学校卫生专业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对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干预专项培训。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专项培训纳入其中,重点放在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学生心理危机早期干预等方面,突出实用技能培训,此次专项培训计划在2020年春季开学后实施。二是抓好集中培训。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专项提升培训项目,积极利用国培、市培及专项培训等途径,每年多渠道、持续性开展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管理人员、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教师的培训,并加强技能实作学习,逐步提高心理干预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三是加强从业教师配备。继续加强同编办、人社等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力争从市级层面出台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从业教师配备等相关政策,逐步满足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配备需求,切实在从业教师专业晋升、职业发展、人文关怀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三)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服务条件保障
一是组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团队。由市教委委托重庆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牵头,整合专家资源,会同重庆医科大学、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等专业机构,组建市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团队,在学生心理健康监测系统研发、大数据分析研究、学生心理危机研判预警、危机干预效果评估、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发挥咨询、研究、指导作用,并为我市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专业队伍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目前,我委正在考虑综合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初步建议名单,力争在2020年春季开学后完成专家组团工作,召开第一次专家会议。二是探索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探索由卫生健康部门为主体,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专职心理咨询人员、兼职心理服务工作者、志愿者为重要补充的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形成日常心理服务在社区,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在镇街,心理治疗、重大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咨询专家指导在区县的社会心理服务模式。三是优化心理健康工作支出结构。积极协同市财政局,支持师范院校加大应用型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按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指导各区县在现有教育经费中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投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0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