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复函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804M/2020-03404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教委
[ 成文日期 ] 2020-08-06 [ 发布日期 ] 2020-08-06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0932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渝教提函〔2020〕148号

冯毅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中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助推学习与就业无缝衔接的建议》(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0932号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经与市人力社保局、市发展改革委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要求,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将职业教育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大计和当务之急来抓,在规划上优先安排,投入上优先保障,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先后出台了《重庆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重庆市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构建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打造重庆职业教育升级版。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180所,在校生约41万人,教职工约2.3万人。开设19个大类、378个专业、1386个专业点。近年来,先后建成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51所、国家级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0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40所、市级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含培育学校)34所,正在推进建设重庆市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项目学校(含培育学校)36所。

二、当前中职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做法

(一)抓实“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立中职思政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职思政学科教学指导中心组,定期开展思政课主题教研和观课议课活动,持续深化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二是抓实抓细中职德育工作。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深入实施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召开全市中职德育教师座谈会,每年定期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劳动教育主题活动等,积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体系,确保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三是推进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扎实推进我市素质教育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前期工作试点,启动2020年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实践创新五个方面。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作为高校招录新生和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参考,构建了文化素质评价、专业技能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学业评价机制。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成果荣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二)深化“三教”改革,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深化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持续开展“双千双师”交流计划,每年定期选派优秀专业教师赴校企合作企业顶岗锻炼,遴选企业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到校担任兼职教师。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分级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等高层次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对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障度。二是深化职业院校教材管理。贯彻落实《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印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管理的通知》,正在拟定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管理实施细则,指导各中等职业学校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十门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要求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规范开发、选用、使用教材,进一步发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支撑度。三是深化职业院校教法创新。印发《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组织召开全市中职教学工作会,鼓励中职教师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等,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对接产业发展的契合度。

(三)推进“三双”建设,增强校企协同育人水平

一是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习贯彻《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中职先后建成8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00个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完善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在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阶段分别邀请企业师傅担任学徒老师,注重工匠精神传承和培育,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二是推进“双基地”项目建设。先后立项建设中职双基地项目40个,专业(含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03个;建立世赛国家级集训基地13个,市级集训基地23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9个。通过对学校实训基地、企业或园区生产资源的整合利用,打造了一批兼具教学和生产双重功能、校企双主体深度合作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的双基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育人的有效途径,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三是推进“双证书”(1+X)制度试点。2019年共组织2200名中职学生参加1+X证书制度试点,2020年拟组织13000余名中职学生参加试点。同时,将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员工能级证书与北京中车行汽车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有机衔接,实现企业员工证书和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认互换,大力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考和打算

一是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持续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质量,逐步推行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构建多元化学业评价机制。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技能人才参与修订中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期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行业实践,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三是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双元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大力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推进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相结合,实现课程融通,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052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