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教提函〔2019〕126号A
杨志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中小学开展科普学习的建议》(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0311号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经与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中小学生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对象,在中小学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对推动整个科普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持续推进中小学科普教育工作,市教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科普工作有序开展
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列入全年工作重点,将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列入对区县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并明确主抓科技教育工作的机构,落实专门人员,抓好科技教育工作。目前,全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已基本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职人员专门抓的科技教育管理体系,确保了科技教育工作的常态化开展。
二、以科技竞赛为着力点,提升青少年科创能力
按《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七届中小学生科技节活动的通知》(渝教基函〔2018〕3号)精神,在市、区县、学校三个层面组织开展科技创新竞赛活动。
一是举办第二届中小学生智力运动会和第二届中小学生实践创新征文大赛,通过大赛激发中小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来自34个区县共86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市级决赛,大赛共评出一等奖104个、二等奖147个、三等奖291个。
二是组织开展百万青少年争当重庆市“小科学家”“小发明家”“科技小能手”评选活动,激励广大中小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经专家评审,今年共评选出“小科学家”10名,“小发明家”15名,“科技小能手”19名。
三是组织开展“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市级竞赛”,全市近500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比赛经区县推荐、专家评审,评选出市级“数字创作评比”获奖作品1221件,“创客竞赛”获奖选手20人,“机器人竞赛”获奖队伍222支,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7个,二等奖29个,三等奖68个。
四是联合市科协组织开展第33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吸引了全市38个区县的70余万中小学生参加,共收到优秀项目和作品2371件。经大赛评审委员会初评、复评、现场答辩和终评,1380个项目获奖,其中,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394项,机器人创意获奖项目105项,优秀创意获奖项目100项,科技实践活动获奖项目139项,科学幻想绘画获奖作品204项,科技辅导员科技教具制作获奖项目137项,教师活动方案获奖项目118项,专项奖183项。获奖作品中,既有着眼于身边的“重庆市部分城市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及健康零食研究”,也有放眼高远的“基于北斗导航的可定点回收防雹增雨火箭”;既有针对性强的“新型农村卫生厕所系统模型”,也有追求广泛应用的“基于物联网的垃圾清运智能规划系统”,充分展现了青少年的奇思妙想、科学探索和创新能力。
五是联合市科协组织开展第29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经过层层选拔,共有1592名中小学生参加总决赛,最终评出航空模型留空计时赛一等奖48人、二等奖74人、三等奖119 人;航海模型直线竞速赛一等奖46人、二等奖67人、三等奖116人;结构工程挑战赛一等奖38人、二等奖55人、三等奖94人。此外,评出优秀组织单位16个,优秀团体82个,优秀裁判员62名,优秀指导教师120名。
六是联合多家单位组织开展“第十八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重庆赛区选拔赛”“首届城市青少年机器人智能设计挑战联谊赛”等科技竞赛活动,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学生在“赛中学”,培养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生科学素养。
三、以科普活动为补充,丰富青少年科普知识
一是落实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重要指示,启动“科普大篷车百日基层行”系列活动,重庆科技馆深入重庆开州区大进镇中心小学、城口县鸡鸣乡小学和沿河乡小学、酉阳车田乡中心小学和浪坪乡中心小学、巫溪县红池坝镇的龙台小学和位于天元乡的天元小学,将光学、电学、力学、物理学等各种科学知识向师生展示,用科学知识引领山区青少年成长。
二是联合市科协举办的“立志益智 筑梦飞扬——首届重庆市深度贫困乡镇中小学生科技冬令营”在重庆金佛山第二课堂正式开营,来自各区县贫困乡镇的54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冬令营活动,通过参观、走访、体验等多种形式,增长学生见识,帮助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三是指导区县举办系列科普特色活动。如丰都、秀山、黔江等区县开展了“科普大篷车”走进校园活动,九龙坡区开展“青年科学家面对面”系列科普活动,涪陵区组织开展了校园科技馆主题日活动和“科普小视频制作”的科普讲座,石柱县开展校园科普联合行动活动等,这些活动为当地的中小学生带去了多元化的科技元素,搭建起近距离感受科学的平台
四是实施“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推进全市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学段向初中、小学延伸,探索基础教育全学段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和有效方式,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系统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四、以平台资源为依托,完善中小学科普资源
一是开发重庆市中小学科技和社会实践教育服务平台,实现科技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课程资源、课题研究的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全面推进我市中小学科技与社会实践教育工作,目前平台已经进入设计阶段。
二是优化科技与社会实践中心门户网。用以宣传科普知识, 全面展示全市科普教育工作新动态。该网站分设21个版块,目前共发布各类科普信息共计几千余条。
五、以阵地建设为抓手,营造科普教育氛围
一是组织开展市级中小学科技与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评审,充分整合校外教育资源,以国家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为依托,坚持公益与普惠的原则,打造、命名和挂牌一批专项性和综合性社会实践基地。目前,全市已完成三批共有76个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认定,同时启动第四批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认定工作。
二是加强科技活动馆室建设,截至2018年共建设重庆中小学建立综合实践室1423间,科技活动室1365间,乡村少年宫245所,建有科技活动中心的学校达到619所,为学生提供最基本的科技创新活动场所,保障中小学校科学课程和课内外科普活动有序开展。
六、加强师资培训,引领科技教师专业成长
一是组织开展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培训研讨会,对全市40个区县,5个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120个市级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相关人员,就社会实践课程开发与建设、基地建设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并对以问题导向开展基地建设互动研讨。
二是启动重庆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工作,对全市80余名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就了解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思路和要求、区域与学校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做法与经验进行了培训交流。
三是组织开展重庆市科技辅导教师优秀活动方案评选活动,共收到来自36个区县283活动方案,经专家评审,共评出“优秀科技活动方案”131个,其中一等奖28个,二等奖42个,三等奖61个。
四是开展中小学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活动,在区县推荐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共评选出中小学科技教育先进集体131个,中小学科技教育先进个人177名。
下一步,市教委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科普教育工作:一是继续指导和组织开展第八届重庆市中小学生科技节,协调统一组织开展科普作品展示与评比、科技竞赛、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实地考察等活动。二是加强科技与社会实践教育师资培训,力争3年时间,完成科技与社会实践活动辅导教师全员培训。三是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资源建设。通过开展“科技教师优秀活动方案”评选、实践创新征文大赛和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征集优秀课例作品,研发科技教育精品课程,建立重庆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精品课程2T资源库。四是加强科技与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重点加强偏远农村学校科技活动室的建设,重视科普基地的作用,完善基地的教育功能。五是搭建科技与社会实践教育服务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依托科技与社会实践中心,建立科普资源采集、开发与共享的完整链条,实现了科普资源的系统整合、自由流动与有效供给。六是逐步完善学校、社区、家庭三级科技教育网络。从学校教育、校外教育、家庭教育三个维度形成教育合力,整合校外科普教育基地,联合家长委员会,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19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