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教提函〔2019〕122号A
杨大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相关部门应规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时段的提案》(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0908号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经与市人力社保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关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任务和重点工作认真推进,列入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的重要内容。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严格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督查落实,并加强与市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形成协同推进工作格局。全市高校全员参与、狠抓落实,扎实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近3年,全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88%以上,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确保了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您在提案中指出的问题客观实在,提出的意见建议中肯具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体现了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实现高质量就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下一步,我委将会同市人力社保局等市级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和吸纳您的意见建议,切实加强工作统筹,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市高校毕业生招聘秩序和服务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规范校园招聘活动开展时段
当前,由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在毕业生教育教学和实习实践的安排上存在一定差异,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主要集中在春节后的3个月和10—12月两个阶段。因此,根据您的意见建议,结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特点,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校园招聘活动开展时段的规范管理,指导督促和要求全市高校切实做好校园招聘筹备调研,充分征求校内相关部门、二级院系意见,积极沟通对接,形成多方参与的就业联动机制,统筹推进校园招聘活动。坚持“专业化、小型化”原则,在充分考虑学校教学和实习实践等安排,确保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分时段、分专业、分行业,合理调整校园招聘时间,既不影响学校教学秩序,又有利于学生参加招聘会。对于学校举办的大型和综合性招聘活动,举办时间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情况特殊的,由校长专题会议或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对于用人单位招聘行为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和学生正常学习的,督促和要求高校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协调,合理引导用人单位将招聘时间逐步调整到高校教学安排较少的时间段,切实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二、进一步加大“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应用力度
目前,教育部和人社部已面向全国高校毕业生开通了网上精准招聘平台,开展网络招聘活动。我委建立了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目前已有45所高校使用,其他高校也自建了网络信息平台;市人力社保局也开设了重庆就业网、就业APP等就业服务系统,并与区县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实现了互联互通。我们将会同市人力社保局,进一步加大力度,积极推进市级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打通人力社保、教育部门人才供需资源信息,努力实现网上发布信息、网上约谈、签订三方协议等多种功能,方便不同层次毕业生在不同时段的就业实际需求,降低毕业生求职成本。建立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需求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技术准确掌握、记录毕业生求职意愿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促进供需信息充分交流对接,为毕业生精准推送政策、岗位和指导。同时,指导督促全市高校加快校级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基础化、标准化建设,消除信息孤岛,提高就业资源使用效率,切实为毕业生就业和企业选拔人才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优质服务。
三、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招聘行为
指导督促全市高校严格按照教育部“三严禁”要求,全面规范和加强用人单位资质条件审核,对不符合招聘要求的单位和人员,不得同意开展招聘活动;对打着“创业、就业”幌子,以“招聘”“介绍工作”“推荐就业收取培训费”等为名的个人或企业进行重点甄别;对违法违规和不诚信的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建立预警库,并通过多渠道对毕业生及时发布就业预警信息。对于用人单位以岗前实习、考察等借口,让学生提前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到用人单位上班等招聘行为,积极协调、联系人力社保、市场监管、经济信息、国资等部门,采取切实有效举措,依法依规予以规范。同时,我委将通过会议交流、信息报送等多种方式,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出台政策规定,对企业进校招聘时间段和学生上岗时间进行明确和规范,切实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四、进一步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
指导督促全市高校切实加强毕业生诚信教育,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学生活动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引导毕业生诚信守信,有诺必践,真实填写就业协议书有关内容,且一经签署,不得随意违约;对故意违约,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以及就业造假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应依据校纪校规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密切关注毕业生求职状态,针对毕业生不同特点和需求,向毕业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求职指导、面试技巧、法律咨询和交际礼仪培训等就业服务,提升毕业生求职能力,提高毕业生求职成功率。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采取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多种手段,帮助毕业生认清形势,调整就业预期,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正确处理好完成学业和实现就业的关系,既能圆满完成学业,又能顺利实现就业。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19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