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复函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804M/2019-03063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教委
[ 成文日期 ] 2019-05-24 [ 发布日期 ] 2019-05-24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0308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渝教提函〔2019〕99号A

胡桂泉委员:

您提出的《我市小学生课后服务发展情况及建议》(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0308号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经与市财政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对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减少学生放学无托管安全隐患及规范校外托管机构等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17〕2号)精神,市教委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渝教基发〔2017〕12号),对加强中小学课后服务的规范管理、合理安排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活动内容、丰富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活动形式、落实中小学课后服务的经费保障、确保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安全稳定等五个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2018年3月15日,在渝北区两江小学召开了主城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现场会,总结和交流课后服务经验,研究探讨课后服务有效途径方法,切实有效推进了各区县中小学课后服务试点工作,提高了教育服务质量。目前,渝北区、九龙坡区、两江新区、南岸区已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小学的课后延时服务试点工作,相关经费保障由区财政局承担,试点工作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充分认可。

二、下一步打算

委员围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责任定位、经费来源和师资保障等作了非常深入的分析和建议,为我市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提供了指导与参考。下一步,我委将充分吸收委员建议,合理借鉴其他省市的已有经验,积极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广泛征求各区县、学校、教师及家长的意见,直面教育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尽快形成符合我市实际的课后服务实施细则,回应群众关切和呼声,进一步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完善课后服务内涵架构。一是尽快研制出台实施意见。按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启动“重庆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实施意见”研制工作,进一步明确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目标任务、服务范围和保障措施等。二是适时印发专项通知。进一步落实责任分工,细化工作内容方法,在缓解部分学生家长接孩子困难问题的同时,利用有效时间和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三是探索建立考评体系。探索将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中小学校等考评体系,强化教育督导部门的督导检查,确保课后服务工作常态化有序进行。

(二)探索经费合理分担机制。一是指导区(县)探索建立课后服务经费分担机制。在合理测算生均成本的基础上,支持区(县)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课后服务经费,明确政府承担部分应纳入预算予以保障。政府投入不足部分可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要坚持成本补偿和非营利性原则。二是探索课后服务收费(代收费)具体操作办法。以学校为主体实施开展的课后服务,其收费属服务性收费,收费标准由各地按现行价格管理权限制定。代收费项目主要用于开展课后服务的相关开支,可由有资质的第三方社会机构会同学校、家长委员会按照成本补偿和非营利性原则确定收费标准。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减免费用。各区(县)结合实际制定课后服务经费管理办法,依法依规使用相关经费。

(三)增强课后服务师资力量。一是探索课后服务工作人员条件准入机制。逐步建立完善课后服务人员准入制度,严格课后服务工作人员自主申报、专业评审、公开公示的准入程序,严禁有不良记录人员参与中小学生课后服务。二是多渠道扩充课后服务师资队伍。按照购买服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以学校教职工为主体、以社会志愿者为辅助的多渠道课后服务团队。根据工作量和师生比,科学合理配置课后服务工作管理岗、教师岗等人员。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加强课后服务师资培训。加强对参与课后服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提升综合素养,提高区域课后服务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四)构建多元化供给体系。逐步探索构建以学校为主、社会公益组织为辅、市场多方参与的多元化小学生课后服务供给体系。一是课后服务供给以公办学校为主。积极推动财政拨款公立学校作为中小学课后服务体系的主要供给者,充分发挥中小学在场地、师资、器材资源等方面优势。二是课后服务供给以社会公益组织为辅。鼓励和支持公益组织参与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科技馆、少年宫等非营利性组织作用。三是规范营利性的校外课后服务。进一步加强对营利性校外课后服务的监管,不断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课后服务,确保其规范运行,营造良好的课后服务环境。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19年5月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