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教议函〔2018〕91号A
袁利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建议》(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116号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们已开展的工作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统筹推进区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7〕43号),提出了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差距明显缩小的工作目标。为深入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实现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均衡优质”发展,深化教育改革,我委积极行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一)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强化责任落实,研究制定了布局调整、队伍建设、督导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政府统筹和部门协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内外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监督考核,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指标作为对区县党政班子教育实绩考核和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从2016年起对按期通过的区县给予500万元的奖补资金,调动了区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一是创新办学模式,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我委启动实施了第三期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创新基地建设、教研工作坊建设两大项目为载体,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联动发展,以专项引领、跟岗研修、建设基地、创建品牌等为主要形式,推动学科教学创新,实现城乡学校结对发展“全覆盖”,推进城乡学校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二是促进教育公平,改善办学条件。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部门关于重庆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执行相关标准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8〕354号)和《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配备标准》要求,大力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小学1000片塑胶运动场建设工程、中小学“校安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改善办学条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超大规模学校和大班额问题,提高区(县)域标准化学校完成率和达标率。
(三)统筹乡村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一是充实教师力量,近年为农村学校配备特岗教师5014名;统一城乡教师编制,将县镇、农村中小学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调整优化岗位结构比例,全市新增高级岗位3万个、中级岗位6万个,培训农村教师13.01万人、农村骨干教师上万名。全面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按照教师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完善教师招聘机制,统筹调配编内教师资源,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问题。二是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建成农村教师周转房1.47万套,落实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政策,累计投入10亿元以上,农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三是推进教师交流,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深入推进,校长交流比例达到符合交流人数的38%,其中优质师资交流比例达到23.1%,师资配置均衡程度不断提高。
二、结合您的建议,下一步工作计划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市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虽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解决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难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和办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一)进一步优化农村学校资源布局。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进“一县一案、一乡一策”,做好学校恢复与改扩建工作,确保农村适龄少年儿童就近入学。二是继续实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功能室建设,不断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到市定标准。三是大力实施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将符合条件的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努力改善农村学校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
(二)大力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落实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及时调整核定区县域内教职工编制数。积极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统筹教师配备、岗位设置管理,根据学校布局、生源变化、师资结构予以动态调整,对农村学校采取“一校定岗、多校使用、就近走教”的办法配置师资,对教师超编学校制定分流计划。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岗位比例,职称评审单列全科教师学科组,农村学校教师职称评审以教学水平考核、业绩考核为主要指标,不设控制通过率,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全面落实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政策,切实提高村小、教学点教师生活待遇。加大农村卓越教师培养力度,农村小学全科师范生招生达到2000人,探索初中起点全科师范生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教师每学年到农村学校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实施银铃讲学计划。持续实施乡村教师荣誉制度,设立乡村教师贡献奖和乡村教师基金。
(三)全面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提供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分层分类分片对农村教师开展全员培训,协同推进联片教研和校本教研,区县教育督导部门每学年对区县域内的农村学校进行一次教学质量监测。主城区优质学校对口帮扶贫困区县农村学校,区县域内实行城区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学校、乡镇中心校对口帮扶所在地村小和教学点,每个区县、学校制定帮扶方案,实现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全覆盖。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加大对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提高学校管理标准化水平,完善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治理能力。加快建设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四)开展振兴乡村的宣传与教育。推动将乡村振兴战略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认真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和内容,确保振兴乡村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引导职业院校开设农业类等服务农村产业的课程,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就地培养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鼓励支持高校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搭建信息平台,提供创业补贴,为其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和就业指导。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18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