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0447号提案的复函
渝教提函〔2018〕91号A
赵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开展偏远地区农村儿童美育帮扶工程的建议》(第0447号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教育工作和儿童健康成长的关心。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文化艺术是影响少年儿童成长的一种重要因素,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培养少年儿童的高尚情操、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偏远地区农村儿童的文化生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站在文化自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农村儿童的文化帮扶工作,注重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少年儿童文化艺术活动中向偏远地区适当倾斜,并通过在偏远地区农村开展结对帮扶、文化志愿服务、戏曲进校园等服务活动,不断提高偏远地区少年儿童的文艺素养。
一是积极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市文化委认真组织实施了“阳光工程”—农村文化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在我市14个国贫区县招募109名文化志愿者,开展为期一年的服务。这些文化志愿者在广大农村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各地广泛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缓解农村文化队伍和乡村学校少年宫辅导教师不足的问题,协助村委会、乡村学校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丰富了农村少年儿童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村文化建设水平。尤其是招募的30名乡村学校少年宫辅导教师志愿者,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自身优势和带头作用,每个月为定点服务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不少于4次的辅导培训,培训辅导涵盖书法、美术、舞蹈多个艺术门类,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如梁平区实验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柚精灵”合唱团在第八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上荣获本届合唱节“小百灵”十佳合唱团称号;城口县一名60岁的文化志愿者,每周风雨无阻为学生组织书法培训,学生不仅掌握了书法的基本技能,也让同学们学习了老同志乐于奉献、认真负责的志愿精神,在城口县举办的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中,培训学生选送的5人5幅作品均进入决赛。
二是积极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市教委与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文化委研究制定了《重庆市2017年戏曲进校园试点工作方案》,2017年9月正式启动了戏曲进校园活动,共组织重庆市川剧院、重庆市京剧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三峡川剧团等戏曲院团开展进校园演出500余场、举办专题讲座70余场,53万余名师生观看了演出、聆听了讲座,其中在贫困地区演出200余场;制作《重庆市戏曲进校园推荐曲目》音频光盘,精选了一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适合学生欣赏、易于学唱的戏曲经典曲目、名家唱段,制作成光盘等音像资料,供学生在大课间、主题班会以及课余时间播放,并且由市文化艺术研究院编印《重庆市戏曲进校园普及读本》,内容包括京剧、川剧、梁山灯戏、秀山花灯戏、酉阳阳戏等戏曲剧种,做到图文并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适合青少年学生普及阅读,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戏曲艺术,领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有效促进了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工作,为丰富广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注重加强交流学习。如团市委充分发挥校外联组织功能,帮助和促进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大队辅导员到主城区和文化艺术工作发展较好的区县观摩学习,吸纳文化育人的先进理念,提升组织开展少年儿童文化艺术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市教委通过“卓越课堂”“对口帮扶工程”,发挥教育信息化扶贫优势,大力推进“课堂器乐”教学活动、艺术教师的专项技能培训向农村偏远地区倾斜等,传播文化育人先进理念和方式,努力促进农村偏远地区少年儿童能够接受到普及性的文化艺术教育。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偏远地区农村儿童文化艺术普及工作。一是积极配合市文化委继续做好“阳光工程”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扩大基层文化服务队伍,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为偏远地区的少年儿童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活动。二是持续发挥艺术专业人才优势,加强对中小学艺术活动和“非遗”普及性传承活动的专业指导,面向中小学定期举办具有重庆特色、普及面广的“非遗”项目集中展演活动,免费或优惠向中小学开放文化艺术设施,促进艺术场馆资源开放共享。三是广泛开展高雅艺术和传统优秀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在试点的基础上,向全市逐步普及,并进一步向贫困偏远地区倾斜,保障好贫困偏远地区少年儿童的文化权益。四是持续发挥“卓越课堂”“对口帮扶”、教育信息化扶贫、“课堂器乐”教学活动、艺术教师专项技能培训和团市委“冬日阳光温暖你我”新春关爱行动等专项行动的作用,针对性地加大帮扶力度,促进偏远地区农村少年儿童更好地成长。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18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