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复函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804M/2018-02772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教委
[ 成文日期 ] 2018-09-27 [ 发布日期 ] 2018-09-27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0585号提案的复函

渝教提函〔2018〕79号A

张志辽委员:

您提出的《瞄准差距 精准施策 全力提升我市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0585号提案)收悉,谢谢您对我市学科建设的关心。直辖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不断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投入,目前我市学科体系日益完善、学科结构日趋合理、学科质量有所提升,但是仍然无法满足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水平学科和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目前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已公布,我市也将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学科建设相关支持政策。现就提案中的支持事项答复如下:

一、我市学科建设现状

直辖以来,通过实施每5年一轮的市级重点学科建设计划,我市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18年3月,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的学科达到22个,其中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均为6个,重庆医科大学为4个,重庆大学的工程学进入世界ESI学科排名前1‰,实现零的突破。在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我市进入前10%的学科由第三轮的5个增加到第四轮的8个;前20%的学科由第三轮的12个增加到第四轮的24个,增加了一倍;前30%的学科由第三轮的31个增加到第四轮的53个。

虽然我市学科排名纵向比较有所进步,但是横向比较形势却不容乐观。按照学科等级A+排名,我市没有排名前2位(或前2%)的高峰学科;按照A类学科排名,我市共有8个排名前10%的优秀学科,在全国排在第17位,反映了我市的学科竞争力仍然偏弱。正如提案指出的“全力提升我市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已是刻不容缓。”

二、已开展的工作

为加强我市学科建设,切实提升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力争建设一批国内一流、世界一流学科,我市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出台实施意见,推进“双一流”建设。

2017年6月,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高校特色发展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市“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任务、改革任务、重点建设项目和组织保障措施等相关内容,以加强“双一流”建设的宏观统筹指导,切实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二)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学科建设质量。

2017年8月,市教委研究制定了《重庆市“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和一流学科遴选认定方案》,遴选了200个市级重点学科,认定了43个市级重点学科作为我市立项建设的一流学科。其中,遴选了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新闻传播学等9个学科为“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实现了对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全覆盖。

(三)深化综合改革,逐步改善政策环境。

2017年10月,重庆市教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从一定程度上破除制约我市高校发展的人事制度障碍。在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上,形成了项目分类评价、预算调整权下放、人力资源费比例提高、结余经费留用及第三方管理等7项制度成果,激发了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

(四)设立专项经费,保障“双一流”建设。

2017年已筹措并投入5.28亿元投入“双一流”建设,其中统筹资金2亿元,用于支持市级一流学科建设;统筹资金1.54亿元,对15所市属高校111个重点学科全面予以支持;统筹资金1.74亿元,积极支持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对外交流与合作和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以“双一流”建设带动高等教育整体提升的战略部署,针对提案建议,市教委拟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大和优化学科经费投入,扶优扶强。

2017年8月,由于教育部未公布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市教委结合专家组意见制定了一流学科认定标准,并对认定的20个市属高校一流学科按照自然科学类1000万/年,社会科学类500万/年予以了重点支持。2018年,市教委将结合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按照评估等级对市级一流学科予以分类支持,以突出支持重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支持标准为A类的自然科学类学科2000万/年,社会科学类学科1500万/年;B+类的自然科学类学科1500万/年,社会科学类学科1000万/年。相比2017年,经费支持力度进一步向一流学科倾斜,同时加大了对人文社科类一流学科的支持力度,力争实现重点突破。

另外,市政府正在研究制定支持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意见,将按照国家经费的0.5~1的比例予以专项经费支持,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支持,助推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的“双一流”建设。

(二)鼓励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协调发展。

针对提案中“探索建立高校之间、产学研政之间学科提升协调机制”的建议,为强化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协同,集聚学科资源,我市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精准医疗、先进汽车、新材料、新能源和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打造15个特色学科群。特色学科群的打造将促进相关学科间的深度融合发展,促进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协调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推动我市学科生态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优化招生政策。

关于提案中“合理优化招生政策”的建议,由于目前国家暂未下达2018年本科招生计划,预计我市本科招生规模与上年保持相对稳定。为避免单方面减少市属高校属地招生带来的重庆考生就学机会不公,平衡重庆高考升学矛盾和市属高校优化生源结构问题,我们正积极与教育部和周边省市沟通协调,争取扩大省际间同层次招生计划对等交流,适度减少单科性院校本地招生规模。若协商一致,经市政府批准后,可适度降低包括西南政法大学在内的市属单科性院校本地招生规模。在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方面,2018年我市已充分考虑到各高校一流学科数量和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情况,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其权重。

(四)积极争取教育部支持。

关于提案中“积极争取国家资源”的建议,市教委将持续加大与教育部沟通协调力度,及时汇报我市“双一流”建设及学位管理和研究生培养的相关情况,积极恳请教育部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加大对我市市属高校,尤其是支持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为A类学科(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四川美术学院的美术学)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促进市属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提升我市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18年4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