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教提函〔2018〕69号A
丁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充分利用公办学校资源满足学生家长课外教育需求的建议》(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0387号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解决广大家长后顾之忧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教育部于2017年2月24日下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广大中小学校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市教委也于2017年5月5日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在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和市教委通知要求的指导下,一些区县和学校积极行动,对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做出了积极努力和有益探索。渝北区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拨付资金3000万元,为全区近9万名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服务,覆盖全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101所学校。服务时间为小学放学后至下午5:30、初中每天利用课外时间开设两节课后服务活动,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此项工作坚持学生家长自愿原则,将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同时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服务群体需求。与此同时,南岸区、两江新区也分别试点开展课后服务工作。2018年3月15日,我委组织召开重庆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现场会,实地观摩了渝北区两江小学、空港新城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现场,并对如何做好课后服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委将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加强调研和督查,不断健全和完善课后服务工作制度,持续纵深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动我市课后服务工作真正落地开花。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升区域课后服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建立自愿申请课后服务制度,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参加、自主确定时间、自主选择课后服务内容”的原则和 “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不同类别学校的课后服务管理。建立课后服务团队管理制度,遵循购买服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以学校教职工为主体、以社会志愿者为辅助的多渠道课后优质服务团队。
二、丰富课后服务活动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成长的原则,安排多样化的课后服务内容,开展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等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严格执行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有关要求,严禁把课后服务演变为集体教学、集体补课或奥数培训,严禁增加学生作业量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严禁以开展课后服务为名,将学校资源提供给社会培训机构作为补课场所。
三、加强服务保障和督查评估,形成课后服务长效机制。一是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加强与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政府投入。二是课后服务督查评估机制。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中小学校考评体系,加强督导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三是课后服务安全保障机制。健全课后服务安全保障体系,结合实际制定安全管理职责、安全督查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学生安全保险措施以及课后服务安全纠纷解决办法等制度,确保课后服务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委将继续围绕中小学教育发展等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在战略部署上“扣扣子”,在责任履行上“担担子”,在任务落实上“钉钉子”,推动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也恳请一如既往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18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