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复函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804M/2018-02757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教委
[ 成文日期 ] 2018-09-27 [ 发布日期 ] 2018-09-27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0731号提案的复函

渝教提函〔2018〕54号A

钟树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小学实施弹性放学时间的建议》(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0731号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三点半现象”既是年轻父母在孩子教育成长中的困扰,也是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为破解“三点半难题”,在进行大量调研和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17年2月24日下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广大中小学校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结合我市实际,市教委于2017年5月5日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意见和通知下发后,部分区县和学校积极行动,对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做出了有益探索。渝北区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拨付资金3000万元,为全区近9万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服务,覆盖全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101所学校。服务时间为小学放学后至下午5:30、初中每天利用课外时间开设两节课后服务活动,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此项工作坚持学生家长自愿原则,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同时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服务群体需求。与此同时,南岸区、两江新区也分别试点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解决广大家长后顾之忧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我委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进一步引导中小学校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主动承担起课后服务的责任,切实解决“三点半难题”。

一、建立健全中小学课后服务管理制度,提升区域课后服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建立自愿申请课后服务制度,坚持遵循学生和家长“自愿参加、自主确定时间、自主选择课后服务内容”及“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不同类别学校的课后服务管理。建立课后服务团队管理制度,遵循购买服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以学校教职工为主体、以社会志愿者为辅助的多渠道课后优质服务团队。

二、丰富中小学课后服务活动内容,拓宽活动形式,整合资源多渠道推动课后服务工作。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成长的原则,安排多样化的课后服务内容,开展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等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从实际出发,整合各方力量,充分利用校内外课后服务资源,建立学校、社区等课后服务阵地,利用多种资源、平台开展课后服务活动。严格执行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有关要求,严禁把课后服务演变为集体教学、集体补课或奥数培训,严禁增加学生作业量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严禁以开展课后服务为名,将学校资源提供给社会培训机构作为补课场所。

三、加强中小学课后服务保障,严格督查评估,形成课后服务长效机制。一是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加强与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政府投入支持。二是课后服务督查评估机制。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中小学校考评体系,加强督导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三是课后服务安全保障机制。健全课后服务安全保障体系,结合实际制定安全管理职责、安全督查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学生安全保险措施以及课后服务安全纠纷解决办法等制度,确保课后服务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委将继续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在战略部署上“扣扣子”,在责任履行上“担担子”,在任务落实上“钉钉子”,推动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也恳请一如既往的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18年4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