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语言文字工作专项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区县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各高校、市教委直属单位:
现将《重庆市第十一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
2025年2月6日
重庆市第十一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
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为做好重庆市第十一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同时遴选优秀作品参加全国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特制定本方案。
一、大赛主题
典耀中华,赓续文脉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承办单位: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协办单位:重庆市语言文字测试工作中心(市教科院)
重庆市第十一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设组委会、执委会及办公室(见附件1),负责总体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
三、大赛项目
本届大赛分四个赛项:经典诵读、诗词讲解、汉字书写、师生篆刻。各赛项具体要求见附件2。
四、赛事平台
经典诵读、诗词讲解大赛官网:https://yuyan.cqedu.cn/index(重庆语言资源平台)。区县、高校、市级单位通过官网提交作品信息(包括汉字书写和师生篆刻大赛作品汇总表)、上传作品、查看赛事通知和名单公示、下载证书等。
汉字书写、师生篆刻大赛官网:https://jdsxj.eduyun.cn。参赛者接上级主管部门通知后可通过官网报名参赛、上传作品。
汉字书写、师生篆刻大赛实物作品寄送地址:重庆市永川区红河大道319号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诵写讲大赛),贾秋晨,18996223455。 手工篆刻作品需寄送印蜕及印屏实物。
作品提交截止日期:2025年3月31日。
五、活动对象与组别
(一)经典诵读大赛
参赛对象为全市大中小学在校学生、在职教师、社会人员。
分为小学生组、中学生组、职业学校学生组(含中职、高职学生)、中小学教师组(含幼儿园教师)、中小学校长组、大学生组(含研究生)、大学生专业组(播音主持、表演类专业学生)、留学生组(在华留学生)、高校教师组、社会人员组,共10个组别。除校长组外,其他组别以团队(2—20人)形式参赛。参赛过程中人员不得替换、增减。各参赛选手只能参加一个赛项。留学生组参赛人员应全部为在华留学生。社会人员组至少有1名社会人员。
(二)诗词讲解大赛
参赛对象为在校大学生、留学生及全市大中小学校在职教师。
分为小学教师组、初中教师组、高中教师组(含职高教师)、大学教师组(含高职教师)、大学生组(含高职学生、研究生)、留学生组,共6个组别。
(三)汉字书写大赛
参赛对象为全市大中小学校在校学生、在职教师及社会人员。
设硬笔和毛笔两个类别。每个类别分为小学生低段组(1—3年级)、小学生高段组(4—6年级)、中学生组(含中职学生)、大学生组(含高职学生、研究生、留学生)、教师组(含幼儿园在职教师)及社会人员组,共12个组别。
(四)师生篆刻大赛
参赛对象为全市大中小学校在校学生和在职教师。
设手工篆刻、机器篆刻两个类别。每类分为小学生组、中学生组(含中职学生)、大学生组(含高职学生、研究生、留学生)、教师组(含幼儿园在职教师),共8个组别。
六、活动安排
(一)区县、高校、市级单位选拔赛(2025年2月至3月底)
1.市级单位:各市级单位(含市教委直属单位)发动本单位职工积极参与,单位择优按照规定数量和有关要求(见附件3)选送作品报市级参赛。
2.区县: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辖区内师生及社会人员举办选拔赛,重点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选拔赛结束后,以区县为单位按规定数量和有关要求(见附件4)推荐上报参加市级比赛作品、大赛总结等材料。
3.高校:各高校组织本校师生举办选拔赛后,以学校为单位按规定数量和有关要求(见附件5)推荐上报参加市级比赛作品、大赛总结等材料。
(二)市级比赛(2025年4月至7月)
组委会办公室组建专家库,组织专家通过视频复赛和现场决赛的形式按照《重庆市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评审细则(试行)》(见附件6)评出对应奖项。
1.经典诵读大赛和诗词讲解大赛
①市级复赛:组委会办公室组织开展视频复赛。按一定比例评出三等奖和部分二等奖,并按25%的比例评选出入围现场决赛的作品。
②市级决赛。采用现场比赛的方式进行,评出一等奖(其余为二等奖)。
2.汉字书写大赛和师生篆刻大赛
组织专家对提交的作品进行现场评审,按照一定比例评出一、二、三等奖。
(三)选送作品参加全国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2025年7月至12月)
相关事宜另行通知。
(四)优秀作品展示
优秀作品在重庆语言资源平台、重庆市全国普通话推广周等重大活动上展示。
七、奖项设置
(一)优秀组织奖
优秀组织奖分团体奖和个人奖。团体奖评选对象为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及其他参与大赛组织实施单位。个人奖评选对象为大赛的工作人员,原则上获市级优秀组织团体奖的单位2—3人,其他单位不超过2人。具体评选要求见附件7。
(二)等级奖
诵读类、讲解类、书写类、篆刻类原则上按照15%、20%、50%的比例分设一、二、三等奖。如参赛作品水平未达到相应奖项获奖标准,则作空缺处理;如两个及以上作品最终得分相同,则采取同分同晋级原则处理。
(三)指导教师奖
经典诵读大赛,每件作品限报2名指导教师;讲解、书写、师生篆刻大赛,每件作品限报1名指导教师(师生篆刻大赛教师组参赛者不设指导教师)。同一作品的参赛者不得同时署名该作品的指导教师。同一赛项内,指导多个获奖作品的指导老师奖以最高奖项为准。
八、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高校、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语言文化、语言文明、语言交流等方面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要将诵写讲大赛四项赛事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活动细则、安全预案等,落实活动经费,严格按照大赛方案规定程序,广泛发动,整合资源,切实开展好系列比赛,及时按要求报送相关材料。各赛项承办单位要切实履行承办职责,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经费,加强赛事组织、评审、展示等各个环节的协调和管理,确保赛事的公平、公正、公开;要积极与组委会沟通协作,及时反馈赛事进展情况,共同推动大赛顺利进行。
(二)严把纪律关口。各区县、高校、有关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大赛评选办法,坚持客观、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肃评选工作纪律,及时公示、公布评选结果,自觉接受监督,保证比赛的严肃性、公正性。指导学校、院系妥善处理师生参赛与教育教学的矛盾,妥善处理好学生参赛与课程学习的矛盾,确保活动质量的同时,确保教育教学秩序。大赛不向参赛选手收取任何费用。
(三)强化宣传引导。各区县、高校、有关单位要抓住经典诵写讲大赛的契机,营造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环境、工作环境,要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制定活动宣传方案,依托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微博、微信等平台载体,广泛宣传报道活动的特色和亮点,传递教育好声音,营造向真、向善、向美的良好社会氛围,科学引领社会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加深入领悟中华优秀思想理念、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优秀人文精神。要强化大赛经验总结,打造一批优秀典型案例。
(四)压实安全责任。各区县、高校、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经典诵写讲大赛的安全工作。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对参赛人员的安全教育,确保比赛中的人身安全。要建立健全信息采集、审核、更新机制,应维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确保比赛网络环境安全。要向参赛者强调版权意识,严禁滥用他人作品参赛。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市教委教材和语言文字管理处,龙少琼,023-63612816;
市语言文字测试工作中心(市教科院),姚瑶,023-63525624。
附件:1.重庆市第十一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组委会及其办公室成员名单
2.重庆市第十一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作品相关要求
3.市级单位报送作品数量表
4.区县报送作品数量表
5.高校报送作品数量表
6.重庆市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评审细则(试行)
7.重庆市第十一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优秀组织奖评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