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语言文字工作 > 最新通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通知

日期: 2025-01-16
字体:


各高校: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宪法规定的责任,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学校是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阵地,高等学校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语言文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教育部 国家语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若干意见》、市委市政府语言文字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站位、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强化能力培养、推动科学研究,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中的作用,助力教育强市、强国建设,现就相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请各校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语言文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把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作为主题主线,融入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使命,以大语言文字工作格局构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为统领,以保障改善民生、服务国家战略为重要方向,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语言文字信息管理为核心任务,聚焦重点、巩固提高、强化科研,为教育强市、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全面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用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切实提升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加强语言政策和语言国情教育,强化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识、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意识。将学生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加大话水平培训测试力度,明确毕业生达标要求,积极开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分类开展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标准研究。积极开设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口语表达、经典诵读、书法教育等语言文化相关课程。广泛开展演讲、书写、征文、诵读比赛及相关艺术鉴赏活动。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学位论文抽检范围。强化语言文明教育。

(二)切实提升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的法定要求。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常态化开展党和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解读,分层分类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培训、普通话水平提升培训、文化素养培训等。支持将普通话水平等级作为人才引进参考条件,鼓励开展教师全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积极参与语言文化类国家统编及相关规划教材、一流课程与教学成果的申报与建设。

(三)切实加强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突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体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加强校园语言文化环境建设。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纳入文明校园等各类示范校、示范单位创建内容。建好建强现有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站点,支持新建一批高水平普通话水平测试站点,推动高校毕业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全覆盖。推动将普通话作为校园用语。加强语言文化类学生社团建设。打造校园语言文字活动品牌,实现“一校一品”。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教材审查。

三、主动服务重大战略需求,提升服务支撑力

(四)主动服务“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主动走进园区、走进企业,调研需求,找准结合点,强化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建设体系。依托各类产教联合体,提供语言文字法律服务、提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测试服务、提供企业文化建设服务、推动语言文字科研成果转化、嵌入。

(五)主动服务战略发展。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渝新、渝兵、渝藏、渝遵等市级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服务、研究、培训及产业发展需求,多维度、多形式、多渠道、高质量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加强“一带一路”语言文字研究,支持高校聚焦“一带一路”建设搭建语言服务平台。打造一批优质语言文字工作联盟,推动共同研究、项目合作、经验分享。

(六)主动服务乡村振兴建设。抢抓“教育强市区县行”机遇,积极参与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全面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支持高校与镇、村开展定点指导帮扶,因校制宜,面向农村教师、青壮年劳动力、基层干部等重点领域人群,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职业技能”等培训。积极开展“经典润乡土”行动,服务乡土文化传承。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发掘整理地方特色语言文化资源。探索语言技术、语言经济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文化振兴特色模式。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七)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加强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研究阐释、教育传承及创新传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经典诗文、书法、篆刻、曲艺等优秀语言文化,创建、打造一批语言文化推广项目品牌。开展开放共享的语言文化类优质课程建设。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加大诵写讲师资队伍、经典诵读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力度。全面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积极开展节庆日诵读活动。实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积极参与思想术语的整理、译写、研究及传承教育。积极参与和支持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建设,加强古文字研究相关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举办古文字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八)积极增进与港澳台语言文化交流。鼓励与港澳地区高校建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合作机制。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文信息技术、语言文字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九)积极深化语言文化国际交流合作。助力优化语言文字国际交流合作格局,推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国际传播,以语言国际合作促进国际人文交流。支持开展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和中文联盟建设,推进在线国际中文教育。支持开展全球语言问题研究,加强对国际组织语言政策及语言使用状况、语言法律和政策的区域与国别研究,积极参与语言文字重大议题国际对话和交流。充分挖掘学校特色,加强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国际组织、智库开展实质性合作,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提倡学术成果中文首发,提倡以学校为主举办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国际学术会议将中文作为主要语言。丰富来渝留学生学习、交流、展示中文学习成果渠道。积极搭建“中文+职业技能培训”职教出海语言文化交流新平台。

四、强化科研及成果转化,推动校地融合发展

(十)切实强化数字赋能加强语言文字科学研究。服务高校高质量发展,推动语言文字领域相关学科建设,争创一流。加强有组织科研,积极参与国家级、市级课题申报,设立校级语言文字研究专项,推动语言文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学科的深度融合。深入推进语言科技创新应用研究,打造一批一流科研成果,推动向教育教学、决策咨询、社会应用等方面转化。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急语言服务、特殊人群语言服务研究。建设一批国家级、市级语言文字研究基地。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展方言文化资源的研究、保护、传承工作;深入推进战略语言能力研究;加强语言产业转型、语言人才供给、出海企业语言能力建设。

(十一)切实加强服务地方能力建设。整合各方资源,发挥专业优势,以高校为基础,将语言文字工作与高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工作有机融合。优化高校外语多语种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培养和储备复合型语言人才。支持高校外语非通用语种学科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推广和语言志愿服务、应急语言服务、特殊人群语言服务等。积极建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数字化资源。鼓励与地方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的互联互通。建设一批国家级、市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推动成立一批语言文字工作协会。探索与中小学、幼儿园、社区(街道)、地方政府等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结对帮扶。将参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师生社会服务考核的重要内容。

五、强化工作保障

(十二)强化组织领导。学校党委、行政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认识,压实责任,全面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党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行政主导、语委统筹、部门(院系)协同、全员参与”的管理体制。成立由校领导任主任、行政管理部门牵头、有关职能部门、院系负责人以及专家任委员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设置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落实专门工作人员,统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将语言文字工作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强化设施条件保障。

(十三)强化队伍建设。加强语言文字工作专兼职干部、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培(轮)训,积极落实国家、市级选培任务。整合不同专业的人才资源,建立一支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团队。建立由教学、科研、管理、行业人员组成的语言文字专家库。积极举办高校语言文字工作论坛、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联盟会议、活动等,促进经验交流和人才培养。

(十四)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学生培养、教育实践过程语言文字使用、检查、整改等规章制度;明确职务评聘、教育教学考核评价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应用情况要求。建立奖惩机制,依法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落实高校语言文字工作报告制度,按要求及时向市教委报送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部省合建高校同时报教育部)。将高校语言文字工作纳入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本科院校审核评估等教育督导评价内容,强化结果应用。

(十五)强化成效宣传。建立新闻宣传与重点任务、重点活动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机制,提升宣传时度效。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公众号、微视频、直播、广播电台等“线上+线下”媒体平台、方式,构建立体宣传网络。拓宽宣传渠道,推出工作经验、工作亮点、典型案例,不断提升语言文字工作影响力。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5年1月8日


   主办: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

ICP备案:渝ICP备1100197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05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24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