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智向未来”团队赴巫溪县开展“AI+推普”社会实践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依托重庆邮电大学大数据智能化学科优势,7月13日-15日,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重点团队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智向未来”实践服务团队,前往巫溪县红池坝镇开展“AI+推普”志愿服务活动。
团队以“AI +推普” 的创新模式,携带了AI语音工具、AI写字机器人等人工智能语言教学用具,探索践行“四维四立”推普实践体系:一是以信仰立心,开展与信仰对话,用理论宣讲凝聚思想共识;二是以科技立行,开展与AI对话,用AI写诗词、AI诵经典、AI讲故事;三是以古今立根,开展与古今对话,用AI工具探寻“诗词里的普通话”“书法与语言”“民俗故事会”;四是以未来立梦,开展AI工具对话,大中小学携手与AI共绘梦想蓝图。
与信仰对话,为推普立心
团队以微宣讲的形式,通过语言传递信仰力量。退役大学生士兵、学校青春向党青年讲师团成员胡洪结合军旅经历,通过讲述戍边英雄故事、设置互动问答,生动讲述普通话承载的家国情怀。同时,组织乡村青少儿用普通话讲好家乡故事和用普通话聆听中国声音,引导大家在语言实践中讲好乡村振兴的身边故事。
与AI对话,为推普立行
团队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优势,创新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在“AI+语言科普”环节,带队教师白银以人形机器人为载体进行AI科普,介绍了AI时代的机器语音和机器视觉;在“AI+规范汉字书写”环节,团队成员用写字机器人与孩子们一起写诗词、诵经典;在“AI+科技手工制作”环节,让孩子上台分享制作的过程和心得,孩子们在讲解中感受科技和语言的魅力,实现AI科普启蒙与普通话推广的双向赋能。
与古今对话,为推普立根
深挖语言文化底蕴,连接传统与现代。志愿者通过“墨香推普”,讲解汉字起源与书写规范,现场大手牵小手用毛笔一笔一画练习书法,让乡村青少儿在书写中感受中国汉字的魅力,进一步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与未来对话,为推普立梦
着眼未来发展,激发奋斗力量。大家用AI工具与未来对话,与“AI语音app”进行普通话语音交互,与豆包等AI工具进行未来蓝图描绘,与DeepSeek等AI平台进行理想问答,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对话未来与成长。
活动最后,“智向未来”推普团队向乡村图书角捐赠了少儿版AI科普书籍,希望在持续学习中启迪创新思维、培育创新能力、埋下科创种子。以普通话传播与学习为契机,倡导大家持续写好中国字、讲好中国话、做好中国人。本次活动既是重庆邮电大学青年学子以“AI+推普”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也是队员们将AI技术与语言文化推广的融合创新,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主动投身强国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的责任与担当。